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
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

列印時間:114.10.03 03:41

法規內容

法規名稱: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補(捐)助國內非營利法人協助推動金融知識普及工作推動計畫作業要點
公發布日: 民國 113 年 05 月 30 日
修正日期: 民國 114 年 07 月 18 日
發文字號: 金管綜字第11401942121號 令
法規體系: 本會/綜合規劃處
圖表附件:
法規功能按鈕區
一、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(以下簡稱本會)為落實「金融知識普及工作推
    動計畫」,形塑良好國民金融素養,提供民眾所需之金融知識教育,
    落實普惠金融之推動,以奠定國家經濟及金融市場之精實底蘊及發展
    基礎,特訂定本要點。

二、本要點補(捐)助對象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:
(一)國內依法登記成立之非營利法人(以下簡稱法人)。
(二)具有與金融業、本會或其他政府機關(構)二年以上合作推動公益
      性金融教育之經驗。

三、法人辦理下列之公益性金融教育活動,得依本要點申請補(捐)助:
(一)課程與教學活動(例如演講、座談、論壇等)。
(二)研習營。
(三)園遊會。
(四)競賽。
(五)其他符合本要點規定目的之主題或範圍之活動。
    本會補(捐)助金額由金融監督管理基金年度預算編列範圍內辦理。

四、依本要點補(捐)助經費範圍,以辦理公益性金融教育活動之經費為
    限,其項目如下,其餘項目不予補(捐)助:
(一)業務費:
      1.講座鐘點費:依行政院訂定之「講座鐘點費支給表」為支給標準
        。
      2.出席費及稿費:以行政院訂定之「中央政府各機關學校出席費及
        稿費支給要點」為支給標準。
(二)其他依活動性質必要之相關費用:
      1.住宿費及交通費:依行政院訂定之「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」為
        支給標準,支給住宿費及交通費。
      2.活動場地費:使用外部活動場地之費用覈實報支。
      3.場地佈置費:活動場地之佈置費用覈實報支。
      4.活動宣導品:每件宣導品上限新臺幣 150  元,合計最高補(捐
        )助金額不得逾新臺幣 10 萬元。

五、補(捐)助原則與基準:
(一)本要點之補(捐)助視活動規模、經驗實績、預期效益及本會預算
      情形等核定補(捐)助金額,採部分補(捐)助,其中本會補(捐
      )助金額不超過計畫總經費之百分之四十五,其餘經費申請補(捐
      )助者應提出相對應之自籌款或其他機關(構)與民間團體補(捐
      )助經費,每一法人每年(採曆年制,1 月 1  日至 12 月 31 日
      )所獲本會之補(捐)助,金額以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為上限。
(二)補(捐)助之申請案經本會審核通過,並依第九點規定完成契約簽
      定後,得給予申請補(捐)助者必要之經費補(捐)助。

六、申請補(捐)助者,應檢附公文一份、補(捐)助申請表(附件一)
    、計畫書(附件二)各一式十一份及前揭資料之可編輯電子檔案一份
    ,於每年九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間向本會提出次一年度補(捐)助案
    申請。寄送以郵戳為憑,親送、快遞送本會者以本會收文日期為憑。
    前項計畫書內容應包括法人基本資料及經驗實績、計畫形式及目的、
    執行方法及步驟、計畫創新性及妥適性說明、計畫期程及工作進度、
    政策搭配程度說明、預期成果效益、經費來源概估(含財務規劃與自
    籌款籌措能力說明)及性別平等措施等。

七、申請補(捐)助者,有下列情事之一者,本會不予受理:
(一)未依前點第一項規定之期間提出申請。
(二)申請補(捐)助者不符合第二點之條件。
(三)申請補(捐)助者不符合第三點或第四點之補(捐)助活動形式或
      經費範圍。
(四)活動具營利性質或有銷售行為。
(五)申請補(捐)助者過去曾有未依第十點規定辦理核銷情形。
(六)申請補(捐)助者經本會依第十二點規定停止補(捐)助。
    本會收受之申請資料及附件,不論是否給予補(捐)助,均不予退件
    ,申請補(捐)助者亦不得要求退還。

八、申請補(捐)助者無前點所定情事者,經受理後,由本會邀集專家、
    學者及本會相關業務局、處、室組成審核小組,就下列事項,於年度
    預算範圍內審核辦理:
(一)計畫書之妥適性、計畫創新性及潛在效益。
(二)政策搭配程度。
(三)講師之資格及簡歷。
(四)經費編列之合理性。
(五)過去實施成效。
(六)性別平等措施。
    前項審核小組成員至少九人,由本會主任秘書為召集人,綜理審核事
    宜,並由本會綜合規劃處處長為副召集人;其餘由本會銀行局、證券
    期貨局、保險局、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、主計室指派代表及外聘專
    家學者組成,其中專家學者不得少於二人。
    審核小組會議應由召集人召集之,並為主席;召集人未能出席或因故
    出缺時,由副召集人代理之。審核小組由本會綜合規劃處擔任幕僚單
    位。
    審核小組會議召開前,本會應將申請補(捐)助計畫書送審核小組成
    員進行書面初審。
    申請案總申請補(捐)助金額,逾年度所編預算金額時,送審核小組
    會議複審之申請案件數,其申請補(捐)助金額合計不得逾前開預算
    金額一‧五倍。
    前項送審核小組會議複審之申請案件,由審核小組幕僚單位彙整審核
    小組成員書面初審排序結果後,按序位合計值由低至高排序篩選。
    審核小組會議應有成員半數以上出席,其決議應經出席成員過半數之
    同意。其中專家學者不得委託他人代理出席,如不克親自出席者,應
    事先提出書面意見。必要時並得邀請申請補(捐)助者與會簡報。
    本會得依年度預算編列範圍內,擇優決定補(捐)助件數,並依各案
    審核結果核定補(捐)助額度。

九、受補(捐)助者應於接獲本會核准函後依本會指定期程至本會簽定補
    (捐)助契約,並檢具收據或統一發票及金融機構匯款帳戶資料送本
    會審查後撥付百分之三十;最後百分之七十餘款,由受補(捐)助者
    檢具收據或統一發票及第十點規定資料送本會審核後撥付。

十、受補(捐)助者應於補(捐)助計畫執行完竣後三十日內,備具下列
    文件,向本會辦理核銷,有特殊理由須延長核銷期限者,應事先取得
    本會書面同意,惟至遲仍應於當年十二月一日前辦理核銷,未於期限
    內辦理核銷者,原核定之補(捐)助失其效力,本會並將收回已撥付
    款項。如有結餘款,受補(捐)助者應按補(捐)助金額之比例繳回
    :
(一)成果報告書(包括活動照片,格式如附件三)。
(二)經費收支明細表(格式如附件四),包括全部活動經費實支明細、
      本會及其他機關(構)補(捐)助經費明細。
(三)支用經費之各項單據或其他佐證資料。
    核銷之支用經費之各項單據或其他佐證資料以補(捐)助契約所定計
    畫執行期間,所發生費用之支用經費之各項單據或其他佐證資料為限
    。
    同一案件同時向其他機關(構)提出申請補(捐)助者,於向本會辦
    理經費核銷時,應列明全部經費內容,及向各機關(構)申請補(捐
    )助之項目及金額。
    受補(捐)助者向本會申請支付款項時,應本誠信原則對所提出經費
    結報資料內容之真實性負責,如有不實,應負相關責任。
    辦理核銷案件經本會審查不符合本要點規定時,其情形得補正者,應
    訂合理期間並通知受補(捐)助者於該期間內補正,逾期不補正者,
    得不予補(捐)助,本會將收回已撥付款項。

十一、補助成效考核:
  (一)本會得視受補(捐)助者之工作成果及補(捐)助款核銷辦理情
        形,作為未來審核補(捐)助申請案之參考及依據。
  (二)本會得於受補(捐)助計畫執行期間派員或邀請學者、專家,或
        委由金融周邊單位前往訪視,並通知受補(捐)助者檢送詳細活
        動資料供本會參考。

十二、其他應行注意事項:
  (一)受補(捐)助者應依活動計畫之目標及規劃,專款專用,不得挪
        用。
  (二)受補(捐)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本會得視其性質及情節輕重
        ,作為下次補(捐)助申請案審核參考,或停止補(捐)助一年
        至五年,或予以撤銷或廢止原核准補(捐)助之處分,並以書面
        行政處分追回全部或部分補(捐)助款:
        1.申請資料有隱匿、虛偽或其他不實情事。
        2.受補(捐)助者於經費結報時,有虛偽、詐欺、隱匿不實或造
          假等不法情事。
        3.無故拒絕接受本會或指派人員之訪視。
        4.違反前款規定。
        5.補(捐)助款未依補(捐)助用途支用。
        6.活動具營利性質或有銷售行為。
        7.辦理績效不佳。
        8.違反性騷擾防治及性別平等相關規定。
        9.其他違背法令之行為。
  (三)受補(捐)助者有前款各目情形之一,經本會通知繳回補(捐)
        助款,逾期不繳回者,本會得依法移送行政執行。
  (四)依本要點補(捐)助產生之講義、教材、軟體或相關成果資料等
        著作,本會得要求於公布、印製或出版前送本會審查,受補(捐
        )助者不得拒絕。上開完成之著作,以受補(捐)助者為著作人
        ,並取得著作財產權,本會或本會所屬機關(構)則享有不限時
        間、地域、次數、非專屬、無償利用之權利,受補(捐)助者承
        諾對本會或本會所屬機關(構)不行使著作人格權。
  (五)如受補(捐)助者未能與其受雇人、受聘人約定以受補(捐)助
        者為著作人,享有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,則受補(捐)助者
        應取得其受雇人、受聘人之授權書,授權本會或本會所屬機關(
        構)享有不限時間、地域、次數、非專屬、無償利用之權利,並
        承諾對本會或本會所屬機關(構)不行使著作人格權;該授權書
        應於補(捐)助契約簽訂日前交付本會收存。
  (六)受補(捐)助者之負責人、董事、獨立董事、監察人、經理人或
        相類似職務人員,如屬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二條及第三條
        所稱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,且有該法第十四條第二項前段之情形
        ,應填具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十四條第二項公職人員及關
        係人身分關係揭露表(事前揭露),併同申請文件送本會辦理,
        違反者依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定辦理。

十三、就本會核定補(捐)助之計畫,本會應按季於本會全球資訊網站及
     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上公開補(捐)助事項、受補(捐)助者、核准
      日期及補(捐)助金額之相關資訊;本會對其管考結果應於年度終
      了後三個月內公開。
      本會就本要點之補(捐)助資訊,應登載於民間團體補(捐)助系
      統(CGSS),並透過該系統查詢補(捐)助案件有無重複或超出所
      需經費等情形,作為辦理核定及撥款作業之參據。
資料來源: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